粤财大研〔2022〕35号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满足广大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课的需求,彰显粤港澳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的办学目标和研究生培养特色,我校拟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公共课程体系。现启动研究生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的开设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公选课课程类型
(一)新兴交叉领域类:鼓励支持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数字经济、数字治理学科领域相关课程。
(二)方法工具类:为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提供具体的研究方法、工具和技术手段,如python,spss等课程,提高研究生信息检索、推演、数据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人文素养类:培养和丰富研究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升研究生的文化自信,促使研究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创新,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类、语言类,如传统手工、琴棋书画、日语、社交礼仪与沟通等课程。
(四)运动健康类:培养研究生的运动素质和健康意识,帮助研究生了解身体和心理知识,促进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如体育、心理健康等课程。
二、公选课基本要求
(一)研究生公共选修课是面向我校所有研究生开放的通识性课程,一般要求具有普及性,适合全校大多数专业的研究生选修;要求课程的适用对象及层次较广,适合面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
(二)新增公共选修课应在课程设置和授课教师保证相对稳定性,鼓励连续多年面向全校开设(开课名称变更、课程教学团队变更视同新增公共选修课);
(三)申请研究生公选课开课的教师一般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研究生学历;任课老师可单独开课,也可实行课程教学团队负责制,每个课程教学团队设有一名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应做好教学团队成员的沟通与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
(四)研究生公共选修课应区别于本科现有通识课,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注重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和创新实践理念,注重探索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及文献评价等教学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能够为研究生提供跨学科的视野、理论、技术与方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知识结构优化,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
(五)公共选修课实行课程督导制。开课单位、研究生院、教学督导员不定期进行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估,凡经学生和听课人员反映质量较低的课程,经研究生院调查核实后,终止开课。
三、公选课具体安排
(一)每门公选课设置学分为1-2学分,总学时为16学时或32学时。课程大纲等相关安排应从学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目标出发,充分考虑选修对象的范围;
(二)任课教师可限定一个课堂的选修人数。为保证授课质量,建议每个教学班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选课人数不足10人的公选课不予开课;
(三)本次申报的课程拟纳入2022级研究生培养方案,于2022-2023学年开始面向新生开课。
(四)现行研究生培养方案上的公共选修课程(《研究方法工具及应用》、《博雅基础》、《中观经济学》、《国家金融学》、《日语》、《研究生体育》)如继续开课,视同新开设课程,需重新提交开课申请材料。连续3年未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在重新修订培养方案时原则上予以取消。
(五)公共选修课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按照学校相关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执行。
四、申报流程
(一)各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色,组织教师按照模块分类申报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程。
(二)各学院对申报课程进行初审后,4月27日前以学院为单位统一报送《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公共选修课开课申请表》(见附件)及课程论证过程相关资料至研究生院培养办(电子版发至邮箱:gdufepyb@126.com)
(三)研究生院针对报送课程进行审核遴选,审核通过的课程纳入研究生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
研究生院
2022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