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广东财经大学
当前位置:首页  培养工作-旧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2019年研究生专项课程建设项目招标工作的通知
作者:杨勇 信息来源:广东财经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发布日期:2019-06-28 浏览次数:1534

粤财大研[2019]42号

各培养单位:
    为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科技素养及对科学研究方法相关工具的运用能力,学校决定自2019级研究生开始新设《研究生博雅基础课》及《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工具应用》公共选修课。为加强课程建设,根据《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粤财大[2015]79号),决定采用专项课程建设项目招标立项方式开展建设。有关通知如下:
    一、 招标课程介绍及建设内容
    (一)《研究生博雅基础课》
    《研究生博雅基础课》是面向各学科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性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目的是为硕士研究生未来专业学习培养向美向善的研究情怀,打下求真践行的研究品格,以及理性务实的研究基础。其内容包括对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阅读、沟通和表达能力,以及践行品格等方面的讲授和训练。该课程拟通过“一基础、四方向、两能力”的课程板块结构构建,包括:
    模块1:人文素养;
    模块2:批判性思维;
    模块3:阅读技巧;
    模块4:沟通能力;
    模块5:表达能力;
    模块6:践行能力;
    模块7:审美能力;
    模块8:网络与信息理解;
    模块9:世界眼光与未来;
    其他。
    课程合计36学时,研究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修读相应模块,达到一定学时并通过考核,可获1学分。
    (二)《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工具应用》 
    为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学校现从三个层面加强研究方法类课程建设。第一层:在一级学科开设方法论或认识论课程;第二层:在二级学科开设各学科的专门研究方法;第三层:在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程中开设各学科通用的工具应用类课程,共同构建研究方法类 课程体系。
    公共选修课《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工具应用》拟由学术研究“资料搜集获取--数据分析整理—呈现应用”三个阶段中的常用方法工具来组建。包括
    资料搜集获取模块1:文献检索与文献管理;
    资料搜集获取模块2:问卷调查法;
    资料搜集获取模块3:选题与文献综述;
    数据分析整理模块1:大数据分析工具及运用;
    数据分析整理模块2:结构方程模型;
    数据分析整理模块3:多元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整理模块4:数学建模;
    呈现应用模块1: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呈现应用模块2:ICharts;
    呈现应用模块3:Modest Maps;
    其他。
    课程合计36学时,每个模块约3-6学时,研究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修读相应模块,达到一定学时并通过考核,可获1学分。
    二、招标对象、条件
    1.优先教学团队形式申报。团队带头人需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硕士生导师;有课程相关专业背景;有主持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经验;团队成员有专著、教材或论文等相关成果积累;团队成员梯队合理,具备承担招标课程结构要求内容的能力。
   2.接受以个人形式申报其中的部分课程模块,申报人应具有博士学位且有两年以上本科教学经历,并需熟悉并熟练掌握所申报课程模块的相关内容。
   3.授课教师要求有优良的教风和规范的教学行为,近三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结项验收要求
    课程立项建设后,课程负责人需提交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课程科研成果、教学视频以及文献资源并在网络平台予以展现,并定期更新;结项时需提交课程教案、教法、课程设计及教材初稿等。
    四、课程资助方式
    以上两门课程建设期均为两年。招标课程获得立项批准后,成立课程组,确定课程负责人。学校给予每门课程5万元建设经费,立项时拨付3万元,中期检查合格及结项验收通过分别拨付1万元。经费使用按学校财务相关规定。
    五、申报程序及时间
    1.申报人填写《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专项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附件1),7月9日前将申报材料电子版发送至研究生院(处)培养办公室Yangyong@gdufe.edu.cn ;
    2.研究生院(处)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论证;
    3. 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
    4.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与学校签订建设合同书。
    特此通知。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0-84096987
    联系地址:北三栋904室
    附件:《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专项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




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专项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doc



                                                研究生院(处)
                                            二0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